·深圳老字号 ·深圳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预约绿色通道

立即预约

预约惠男女健康问题在线解答

近视防控,先防再控,屈光档案是关键!

  随着近视率的增长,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视力问题,也格外注意近视防控,可孩子总是在无声无息中就近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深圳博爱眼科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近视防控,不止控好,更要防好,其中的屈光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近视防控一直是这些年视光领域的热点。从角膜塑形镜到各类形形色色的光学产品,都是对近视的控制。换句话说,这些方法(产品)的受众是已经近视的人。

  阿托品同样也是如此。阿托品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目前看还是有疑惑的,但是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近视控的益处要大于用药的潜在风险。

  阿托品作为控制使用还是说的过去的。预防性使用的利弊和收益就更不确定了,所以目前阿托品也不作为近视的预防性使用。

  因为近视的复杂性,近视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对于近视的“治疗”也只限于对其增长速度的限制。

  近视防控,控一直是重点。难道“防”不配拥有姓名吗?

  在近视的防控中,讲的比较多的就是眼轴。眼轴在正视化和近视发展中是个主角,但不是独角。

  人眼的正视化和近视化发展可以看成是同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这个过程是眼轴的增长、角膜的平坦化和晶状体屈光下降共同承担的。

  三岁前,眼轴的增长是很快的。出生后第一年平均增长2.5~3.5mm,为了维持正视状态(或者说一个接近正视化的低度远视状态),增长的眼轴由角膜的平坦化来抵消。

  3岁以后,角膜曲率趋于稳定。眼轴增长由晶状体屈光力下降来抵消。从出生到正视化,是眼轴增长、角膜平坦化、晶状体屈光力下降共同维持。

  三者间的联动出现问题便可造成屈光问题(近视、远视、散光)。比如,眼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晶状体屈光力下降的速度或者极限,便形成了近视眼。

  如果不存在散光,或者每一个人的眼球都是完美的状态自然就不存在等效球镜度这个说法了。等效球镜度就是在散光和近视/远视共同存在的情况下,用来判断最小弥散圆位置的一种方法。可以大致的判断最小弥散圆是近视性的还是远视性的,从而也就大致的判断出眼睛整体屈光状态了。

  近视发生的越早,近视进展的越快,最后度数也越高;眼轴的增长速度随着年龄的逐渐放缓;

  发现近视时,已经有一定的度数,近视度数高于125度。在初发近视前有一段屈光度快速下降的时期。只要近视发生,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都要快于正视儿童。

  近视初发前后一段时间内是眼轴增长最快的。提示在近视形成前的一段时间内眼轴已经开始高速增长。

  10岁后晶状体屈光度基本稳定。

  不难看出在近视初发前,大部分近视儿童都有一段时间等效屈光度、眼轴、晶状体屈光度快速变化。

  晶状体屈光度的下降是为了代偿眼轴的增长,当晶状体屈光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无法在代偿眼轴增长,等效球镜度才表现出来(眼睛整体屈光度表现为近视)。

  很多家长都说,前段时间体检还是正常的,为什么突然就近视了呢?

  在屈光度(或者说视力)表现出近视前的一段时间内,近视化早已经开始了。只是是突然间、爆发式的表现出来了而已。

  在近视化过程中眼轴和晶状体变化都要领先于等效球镜变化。所以,近视的预防要早于近视发生前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家长是没有办法去识别这些近视话化的信号,即便是医生和视光师也需要借助一些生物测量数据,仅仅通过视力和屈光度是没有办法来预防的。

  全面的屈光发育档案应该包括:裸眼及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方深度等,并且定期检测。

  无论是眼轴还是其他的数据,单次、单一的数据都是一个静态的值,没有对比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的,前后不同时期下的数据对比后的动态变化才是有灵魂的。

  近视的防控是一个整体,并不是近视发生后才想起来去防控,防控一定是领先于近视的发生的。一旦发现某些数据的异常,及时从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过度、缺乏户外活动等环境和行为因素中去找原因,并及时干预。

  干预的越早,近视发生的年龄也就相应的越晚,基于个体的最后度数也就越低。

  近视防控是一个大跨度的拉锯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防到控整个过程都很重要,这种超前的意识是包括医师、家长都应该慢慢转变和具备的。

  总之,近视防控,要防好,也要控好。尽早为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加深。

发布时间:2023-01-29

相关阅读

目前近视手术有几种?
  目前近视手术有几种?关心这个问题的人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  近视主要是指由于患者的视力看不清楚远处的物品,对...

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请点击输入内容......